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娱乐圈的女明星向来是一个令人艳羡同时又饱受争议的职业,无论是前一段时间自杀在家的韩国明星雪莉还是1935年自杀的中国女明星阮玲玉,她们都是娱乐圈中的幸运儿但又是这个体制下的牺牲品。1920-1940年代是旧中国电影业的黄金年代,上海更是为当时无数电影公司“造星”的城市,一时间成为女明星成为许多女孩的梦想。但伴随着财富与名利同时而来的还有许多非议,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新兴职业?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一、东方巴黎的“摩登女郎”
进入19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黄金十年”,虽然在1932年上海曾遭到日本的进攻,但很快双方便签署了停战协定,上海依旧是东方的时尚巴黎。伴随着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上海的文化娱乐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一大批电影得以登上大银幕,而一批批年轻漂亮的电影女明星也开始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职业闪亮登场。
在1930年代以前,由于电影尚未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传播方式,女明星的地位其实是很卑微的,她们常常被人拿来和舞台上的戏剧演员放在一块,被人们戏谑的称为“戏子”。但伴随着电影文化在大量左翼作家的宣扬下而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的主流文化传播方式,出演电影的女明星也因其财富、美貌加上在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力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炙手可热的职业。这对于无数的年轻女孩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她们渴望进入到上海这种大城市生活但又没有金钱,而“女明星”职业的出现无疑给她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1935年有一名记者就曾经对女明星社会地位的转变发表过文章说:“女明星就是这么一个又尊贵又神圣的职业,要是有机会肯让她们露一下脸的话, 那真是死也瞑目的”,但是在五年前却是“女明星这一个头衔就没有现在这么的吃香,和唱文明戏的戏子一样, 凭着姿色给人闷得慌的时候解解闷,如此而已。”由此可见“女明星”的身份在几年的时间内就有了巨大变化,它已经不仅仅代表着财富与美貌的化身,更重要的是象征着一种高大上的社会地位,能够让人“倍有面儿”。
二、人为塑造的“文艺工作者”形象
1930年代的女明星之所以能够如此让人痴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左翼文化人士对她们的身份所进行的人为塑造,使得女明星由原先的“戏子”变为推动社会正能量文化传播的文艺工作者。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的知名文化人士迫切需要一种新兴的能够快速传播爱国抗日思想的媒介,而刚刚在中国兴起不久的电影艺术便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最佳选择。
1932年在电影公司中工作的左翼人士向女明星发出号召,鼓励她们脱下高跟鞋和丝袜,卸掉精美的妆容,“到民间去”,到真实的生活中去。他们希望通过改变女明星的风格气质与行为方式,来改变人们对女明星的刻板印象。他们通过让女明星饰演新时代的“新女性”,希望能实现从“戏子”到“文艺工作者”的观念转变。
1933年著名影评人柯灵曾经在杂志中表达了对阮玲玉等女明星在银幕上所扮演的崭新的女性形象的赞美,但他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就是她们的这种转变是不是仅仅因为她们为了扮演相关角色所做出的被动的改变呢?如果仅仅是一种“伪装”出来的美好形象那便是太糟糕了。而柯灵给出的建议就是唯有女明星与所扮演的优秀新女性的人格相融合,才能真正的成为真正的“文艺工作者”。
三、人们心中的“大众情人”
尽管人们对于电影文化与女明星的看法因受到左翼文化的影响而有很大改变,但电影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商业化的文化娱乐方式,而女明星身份的“娱乐性质”也依旧存在。1933年上海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电影皇后的选拔活动,颇类似于今日的电影节当中要选出的影后一样。在这场娱乐盛典之中,25岁的著名影星胡蝶凭借其美貌和电影作品脱颖而出,摘得影后的桂冠。当时的《电声日报》对胡蝶的影响力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上自党国要人, 下至贩夫走卒, 尽管有许多人不知道现任国民政府主席是谁, 但却无人不知道现任的电影皇后是胡蝶”。这句话放在当时还真的可能是事实,1933年的国府主席是国民党元老林森而不是蒋介石,所以许多人并不认得林森是谁,但胡蝶的影响力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青春电影》杂志中曾经开辟过一个名为“影迷的白痴”的专栏,用来刊发时人对自己喜欢的“爱豆”的信件,其中有很多十分有趣的话语。例如有人给胡蝶写信说:“皇后万岁: 我将怎样的疯狂和欣喜啊! ”还有人给胡萍写道:“萍小姐: 我精神上永远不会忘记的姑娘, 在银坛上一颗有希望的银星, 在这里有一个人敬爱着你, 人家说电影明星是大众的爱人, 因此我想我尽可坦白地爱着你!”这些话语在今天看来,与今日的年轻粉丝给自己喜欢的“爱豆”表达爱意的方式没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是说话语气带有各自时代的特色罢了。但在信中有一个词语却很是能够表达民国时期的女明星在众多粉丝心中的地位,即“大众的爱人”,由此可见当时的男性观众是多么的喜欢这些年轻貌美的女明星。
但在这无数的光鲜亮丽背后,民国时期的女明星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与“性”挂钩的,尤其是当时的众多女明星纷纷曝出各种娱乐八卦消息。例如阮玲玉与唐季珊、张达民三人的爱恨纠葛被上海各种娱乐小报曝光之后,阮玲玉一夜之间从人人敬仰的“女神”成为私生活糜烂,生活作风腐败不堪的不堪女性,甚至很多人把她与“妓女”联系在一起对她进行人身攻击。在无数的嘲讽与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阮玲玉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阮玲玉的境遇清楚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女明星的苛刻要求,既要她们美丽漂亮,又要求她们是伟大光明的“文艺工作者”,更要求她们的私生活健康,这才能符合大众对于女明星美好形象的想象。
文史君说:
今日的社会依旧到处充斥着娱乐八卦和演员明星的各种消息,明星更新换代速度之快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民国时期的女星是中国的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登上“大荧幕”的人,无论是令人艳羡的财富和地位,还是被有意无意的塑造出来的“文艺工作者”的身份,亦或是许多男性粉丝的梦中情人,民国时期的女明星在身披光环的时候也遭受了无数的非议。
而这些非议在今日亦十分正常。这其中固然有很多所谓明星,自身生活不检点的缘故。但在屏幕前“吃瓜”的每一个人,是否也都该想想,我们是否对窥私、仇富这些人性中固有的阴暗面,过于视作“理所当然”了?总有人说,喜爱八卦是人类的天性,但这样的天性,真的应该不受控制的扩张下去吗?
参考文献:
1. 万笑男:《文艺工作者?大众情人?——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电影女演员(1930—1935)》,《兰州学刊》2014年第04期。
2. 王吴军:《民国时期的“百花奖”:“电影皇后”评选活动》,《湖北档案》2013年第06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